当前位置:首页
> 离退休工作 > 夕阳风采
老校区系列记忆之七:民国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
发布日期:2020-06-24 来源:老干部处浏览次数:

编者按:建邺路168号,是我们曾经的校园。一代又一代党校人在此工作、生活、成长乃至离休、退休,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现将我校原副教育长文洁民同志原载《南京晨报》(2005年12月17日)又于2020年6月12日修改的文章《民国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收录于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坚守初心使命,共话高质量发展未来。


1927年5月20日,中央党务学校在南京成立,该校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址在南京建邺路(省委党校原校址)。1929年6月,中央党务学校改名为中央政治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政治学校随国民政府西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学校返回建邺路原校址。1946年8月,中央政治学校与“三青团”的中央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国立政治大学,隶属国民政府教育部。

 

校舍建筑庄重典雅

中央党务学校占地面积近60亩,整个学校的校舍很有特色,基本上是西式建筑。学校大门具有古罗马的艺术风格,三孔拱形大门并列,中间一门又高又大,四根高大的罗马柱护卫着三孔大门,罗马柱的底座是方形的,敦厚沉稳,使得整个大门看起来更加俊秀挺拔。

校内有大礼堂、办公楼、图书馆、教室、自修室、学院宿舍、活动室等,风格一致,都是较为经典的西式建筑,庄重典雅。大礼堂是一座大屋顶的木结构建筑,高二层,可容纳1000人集会。大门右侧有一月亮门,月亮门上有一石刻牌匾,上边镌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门内别有洞天,是一幽静的天井,坐落着三间古色古香的中式砖木结构平房,是校园内很少有的中式风格建筑,独树一帜。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省委党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内的大部分建筑均被拆除,盖起了新的楼房。

 

陈氏兄弟把持学校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实施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他对国民党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十分关心,指示“继今以往,本党必益当努力于党权之集中,组织之精密,纪律之森严,信仰之统一。”陈果夫、陈立夫积极为蒋介石出谋划策,陈果夫认为,要推行一党专制的政治,必须培养高级党务人才,并建议在原先的党政训练所的基础上创办中央党务学校,与黄埔军校一道成为国民党一文一武的两个专门学校。蒋介石对这一建议十分赞赏,当面夸奖陈果夫的远见卓识,并指令尽快付诸实践。

1927年5月5日,距离“四一二”还不到一个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就决议在南京设立中央党务学校,蒋介石为了表示对中央党务学校的重视,亲自担任校长,并任命戴季陶为教务主任,丁惟汾为训育主任,陈果夫为总务主任。由于蒋介石、戴季陶、丁惟汾在学校的职务都是挂名的,因此陈果夫一人独揽了学校的大权。

陈果夫拿着蒋介石的“圣旨”到国民党各部门要钱要人都是一路绿灯,他亲自选定校址,大兴土木,盖起了十分气派的大礼堂、图书馆、教学楼、自修室、办公楼、宿舍楼,并将这些楼房分别用国民党元老的姓名及字号命名为“子超楼”、“仲凯楼”、“英士楼”、“祖庵楼”、“执信楼”等。

1929年6月,蒋介石认为中央党务学校这个校名的党派色彩太浓,不利于他笼络各方的人士,于是陈果夫提议改名为中央政治学校,既培养党务人才又培养政务人才。蒋介石大加赞赏,为了表示一如既往地重视学校的办学,继续担任校长,并任命丁惟汾为教育长,还设立了校务委员会,陈果夫为校务委员。陈果夫为了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将其弟陈立夫也拉入校内,担任了校务委员,后来陈氏兄弟干脆取代了丁惟汾,先后担任教育长,二人联手把持学校,权倾一时。

 

进步学生秘密活动

中央政治学校作为国民党的党校,对学生实行军事管理,控制极严,但即便如此,中共地下党仍然渗透到了校内。1936年初,该校的学生刘慈元在中共地下党员、共青团江苏省委学委负责人金乃华的影响下,与黄培炎、陈婉琴等十多名进步学生在校内秘密建立了读书会,读书会拥有整整一壁柜的书,除学生们自己用零花钱购买的外,还有很多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有《资本论入门》、《政治经济学》等。图书馆购置这些书,原本是批判用的,但进步学生却将其作为难得的学习读本。读书会每隔一周的星期日便以郊游的形式开一次讨论会,学生们常常在玄武湖的荷叶丛中,中山陵的松树林里讨论时局,交流读书心得。

抗日战争爆发后,校长蒋介石在学期开学时常常来校对学生训话,宣扬他的“攘外必先安内”。刘慈元和黄培炎曾秘密地商量要在大礼堂主席台后面埋一个炸弹,炸死蒋介石,但终因条件不具备而未能实施。

1937年底,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南京学生也举行了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中央政治学校的进步学生就在校内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一天晚上,刘慈元从校外拿回来一张传单,是北平学生寄来的“一二一六”事件声明,上面大书“平津危急!华北危急!”趁着黑夜,黄培炎将传单张贴在自习大楼的入口处。第二天早晨,全校五百多名学生几乎都看到了,冲破了校方的消息封锁。

 

坚决不当“孙子学生”

1946年8月,蒋介石宣布将蒋经国把持的“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与陈氏兄弟把持的中央政治学校合并,改称国立政治大学,隶属教育部,校址设在建邺路,蒋介石继续任校长。1947年4月,蒋介石提名蒋经国任教育长,政治大学的公告栏里贴出了“校长蒋中正”颁发的告示:“奉教育部令,国民政府主席任命蒋经国为国立政治大学教育长。特此公告。”聚集在公告栏前的学生议论纷纷,突然有人喊道:“老子任命儿子,这是要拿我们当孙子呀!”学生顿时大哗,许多人喊出了“不当孙子学生!”、“反对儿子教育长!”、“反对父子家校!”等口号。布告上“蒋中正”的签名被学生们的手指涂抹得模糊不清,还有人在布告上画了一个大“×”字。

当晚,全校学生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三项决议:向教育部请愿,请求撤销对蒋经国的任命;全校罢课抗议;在校外开展抗议活动。散会后,校门口挂出巨幅标语“政大学生一致坚决反对任命蒋经国为本校教育长”。蒋经国获知此事后又气又怒,虽然明知是陈氏兄弟排斥中央干部学校而捣的鬼,但又无可奈何,不久他便向教育部提出了辞呈。

 




(责任编辑:李小红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