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离退休工作 > 夕阳风采
老校区系列记忆之十一:我与党校的不解之缘
发布日期:2020-07-01 来源:老干部处浏览次数:

编者按:建邺路168号,是我们曾经的校园。一代又一代党校人在此工作、生活、成长乃至离休、退休,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现将我校离休干部刘庆环同志的文章收录于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坚守初心使命,共话高质量发展未来。


我这一生与党校结缘很深。

“三进”省委党校,都是在建邺路174号(后改为168号)

第一次是1955年初夏,我从溧阳县委宣传部来省委党校学习,其间被选拔去上海华东局党校(后改名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理论班学习。

第二次是1956年秋,上海学习后被分配到江苏省委党校工作,当理论辅导员。大跃进时期,被下放到东海县当农民。

第三次是1973年,从江苏省委宣传部调回省委党校,直到1992年离休。这期间,省委党校几经发展变化,但许多往事难以忘怀。

1957年,省委党校改名中级党校后,多方面进行正规建设。在教学方面,校领导抓得紧,副校长李钟英面对面、手把手帮助教员备课。教研室(哲学)主任裴定上大课,示范教学,年轻教员都来旁听。我学着进行《实践论》的辅导,在方法上有点创新,就获得好评。

各方面都有新气象。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家属之间友爱相处。当时我的妻子在农村教书,小女儿不好带,我就把她放到南京,与另一个同志家合用一个保姆,共同带孩子。

学校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教职员工有自己的篮球队,我是其中一员,带球飞步上栏,很少有人拦住。我常去五台山游泳馆游泳。有一次闹了个笑话,不慎把鞋子丢了,只得穿那里的拖鞋步行回家。

改革开放以后,党校的教学进行改革。1982年新成立经济管理教研室,调我去任教研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一切从头开始。我先去中央党校经管班学习了一下。没有教材,以我为主分工负责编教材,组织各方面人才编写了三本,其中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读本》,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当时全国省市党校都缺教材,经管课开不起来。1985年暑假,由我校主办了全国党校经管课备课会,影响颇大,多数党校采纳我们主编的《读本》为本校教材。当然,不客气的说,当时我们的水平很低,东拼西凑的东西多,没有弄懂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是什么。

从我个人来说,一个中学没有毕业的学生,参加革命后多做基层工作,文化理论底子很差,所有本事都是跟党学的。我经历过从下到上的包括县级党校、省级党校、华东局党校、中央党校等各级党校的学习,经过长期修炼,成为一个中层干部。可以说,没有党校,就没有我这个干部。

现在,我已是“九十后”的老者,追忆往事,只有一句话,共产党的恩情深似海,永世不忘。


(责任编辑:李小红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