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离退休工作 > 工作动态
回望来时路 砥砺新时代
——离退休老党员回忆入党初心感言选登(三)
发布日期:2021-04-12 来源:老干部处浏览次数:

    编者按:3月,为喜迎党的百年华诞,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老干部处与离退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回忆入党初心”征文活动。离退休老党员踊跃参与,有的叙述自己的入党经历,有的回溯自己的入党动机,有的讲述自己的理想信念,有的诉说自己入党时的真情实感,有的抒发自己的爱党爱国情怀,全面展现了他们的初心坚守和使命担当。我校最年长的的老党员是103岁的绕净植同志。近日,其子将绕净植同志在建党80周年写的文章《我与党的情缘》送来,并表示“现在她虽然口不能言、字不能写,不能为建党100周年再写东西了,但这篇文章应该仍能代表她的心声!”现将这篇原发表于2001年7月1日《江苏党校报·夕阳红专版》的文章收录于此,让我们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党员身份,退休不褪色,永葆党员本色,永远跟党走。


炎夏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喜庆日子。作为退休以后才入党的我,除了分享大家共同的幸福和喜悦,也深深地思索那难忘的过往岁月。

我与党的情缘,可以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9年说起。那时,我在湖南邵阳参加了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战时服务团,在第二队做抗日救亡的工作。对于这个团体的政治背景,当时的我并不十分清楚。直到1978年“文革”结束后,才知道它是在我党八路军办事处直接领导下的进步团体。党的领导和服务团内中共地下党员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这群生龙活虎的女青年快速成长起来,工作干得很出色,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这一年多的经历,帮助我初步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我一直很珍惜这段日子。

1953年,我在南京市新华书店财务科工作。在书店开展劳动竞赛中,我第一次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通过竞赛的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后不久,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新华书店。当时的行政建制多变,从1953年到1955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先后换了4个工作单位。 1955年调到省人事厅,适逢审干。经过审查,对我个人的历史做了结论,于是我又重申了入党的要求。党组织肯定我的工作和学习,对政治上要求进步也给予鼓励,同时表示,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入党“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我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时时鞭策自己。

1958年省人事厅改组,我被分配到南京医学院财务科。按照惯例,每次调入新单位,我都会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除了得到鼓励外,最后都少不了这句话:“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我知道,参与政治运动、服从组织调配、完成党交办的任务,甚至包括“耐心”,都应视为党对我的考验和锤炼,因此,我都愉快地接受并努力去完成。比如: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江苏省举办了10年成就展,医学院派我去文教展览馆担任讲解员。这期间前后约有三个月,每天赶往展览馆去讲解,连父母亲从湖南老家来南京探望,我都没有时间陪两位老人去南京的风景区游览观光。1960年春,我随南京市抽调的一批干部去江浦县整顿农村人民公社食堂。我们在龙山公社呆了一年多,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多的农村工作,使我对农民的生活疾苦多了一层亲身的感受,看问题少了一些盲目性。

十年“文革”,老伴蹲“牛棚”,两个孩子去内蒙古牧区插队。1970年春,家中余下的3口也下放到苏北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处此境地,我以为入党已无希望。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我回到南京,被安排到省委党校工作,1979年经批准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我想,自己已不能再为党作贡献了,入党的事就作罢吧。人虽在党外,但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党员的优秀品质、努力跟上新的时代,这对我来说仍一如既往。

20世纪80年代初,得知党组织仍在关心我的进步,我想:人的惰性是与生俱来的,人老了,如果再没有一点追求和压力,那还有什么生存的意义?我要把争取入党作为动力,努力成为党的队伍中的一员,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自己的余热。于是,我再次提出了入党申请。终于,1985年,我的申请获得了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从1953年到1985年,经过整整32年始终不懈的追求,直到66岁,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愿望。

一个人,活到80岁,生理机能衰退,已是垂垂老矣。而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却能承前启后、与时俱进。80年岁月的磨砺,只会使它更加成熟,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肯登攀,就能到绝顶!

(原载2001年7月1日《江苏党校报·夕阳红专版》)



(责任编辑:李小红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