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对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理解。
第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军队院校中各级领导和政治教员是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第一方阵”,要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播火者”,全面、扎实、系统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稳“思想之舵”
各级领导和政治教员要发挥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力军、主攻队作用,就要坚决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一要强固政治忠诚。任何真理的传播,首先要解决“信仰”的问题,最根本的信仰就是要做到政治忠诚,而政治忠诚首先就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忠诚上。当前就是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自觉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铸牢对创新理论的忠诚与信仰。二要锤炼政治能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在政治思想上固牢扎深,更要在政治能力上有效提升。要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重在从政治上着眼、从政治上审视,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筹划组织集体学习、党课教育、政治理论课、发表言论著作、外出送教送学等,都要考虑政治背景、把握政治要求、顾及政治影响、注意政治后果,不断提高政治“三力”。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统一口径,把握好主题、基调和导向,严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重大提法、重要概念的使用严格与党中央对表,避免随意解读,防止片面性、简单化,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政治大局和战略全局。三要扛起政治责任。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光荣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和政治责任。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效事关新型军事人才政治灵魂和政治能力的培育铸造,事关培养坚定举旗人、塑造合格接班人的重大政治任务,事关院校办学治校的正确政治方向。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领思想认识,以走在前列的标准,紧跟习近平主席思想步伐,努力占领理论前沿,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做好学习宣贯工作。
二、夯实理论根基,补足“精神之钙”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每到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我党我军总是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凝聚意志、引领前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聚焦点和着力点放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上,这是未来5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务期必成。一要自觉深化理论武装。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读原著、学原文、知原义、悟原理,既学习领会基本内容、理论体系、实践要求,更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就有了最可宝贵的政治滋养和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二要主动融入部队教育。通过积极结合聚焦“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深化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切实学到真知、悟到真谛。要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问答》等教材读物,通过专题学习教育、集体研讨交流、干部理论轮训、思想政治教育,把握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三要前瞻预置灌输路径。充分发挥院校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着眼提升灌输授课质效,按照“分类施教、相互衔接、形成体系”的原则,加强教学设计,优化课程设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课程安排、观点提炼、素材选取、课件制作等各个环节。岗位培训班次,系统讲授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教育学员在理论联系实际、落实践行上下功夫,着力回应现实问题;学历升级班次,侧重进行专题理论讲授,教育学员掌握理论基础、实践依据、科学方法。切实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增强灌输授课的时代性说理性。
三、推动转化应用,夯实“实践之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关键的实践路径,就是结合自己的使命任务和工作职责,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推动实践转化取得成效。一要深化研究攻关。注重以教学牵引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切实发挥院校教学、科研资源集中优势,带着满腔热情去搞理论研究,紧密联系习主席领航强国强军的伟大实践和成就,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划时代意义、真理力量和实践威力,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课题攻关,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二要深化宣讲阐释。建强专家理论宣讲团,广泛开展理论宣贯活动,突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论述新要求,突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宣传普及,在宣讲阐释上彰显彻底性,在理论交锋上彰显战斗性,在思想引导上彰显时代性,在育人成才上彰显生成性,在供需对接上彰显精准性。专家教授要集体备课、集智攻关,按专题精心准备宣讲阐释,打造 “理论宣讲超市”,实施“菜单式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三要深化实践转化。始终把转化运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的出发点、落脚点。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官兵全面打牢思想政治基础,锻造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格;着眼激发精神动力,不断增强官兵奋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责任感荣誉感,牢固树立热爱军队、建设军队、献身军队的人生追求;着眼提高素质能力,教育学官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特别是引导官兵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会运用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把学习贯彻成效体现到强军打赢实践中。通过扎实深入的教育,引导官兵在学出忠诚信仰、学出高强本领、学出担当作为中,积极推动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种指挥院校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习近平主席出席军队领导干部会议时强调,“全军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担当作为,强化工作落实,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开强军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当前,随着军队改革深入推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进程加快,部队技术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军队院校而言,一定要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军兴军提供厚实人才支撑。一是强化接力培养观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事人才成长和战斗力生成的周期较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要摒弃重任务轻学习、重使用轻培养、重短期见效轻长远发展等错误认识。不仅要有一年干几件事的拼劲,还要有几年干一件事的韧劲,后任跟着前任接力抓,一茬接着一茬持续抓。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人才档案,科学绘制好人才“成长路线图”,避免出现人才培养“断档”,甚至出现“烂尾楼”现象,努力形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压茬推进、薪火相传”的良好态势和格局,不断把人才建设推向前进。二是创新复合培养模式。当前,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要紧紧抓住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这个纲,采取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对本院干部来说,要走开“军事+政工+技术”交叉任职的路子,拓宽多重历练的路径,设置“机关+基层”双向锤炼路线,统筹协调人才跨专业、跨领域培训换岗;鼓励学员在院练好“一招鲜”的同时,积极拓展学习领域,通过“学员讲堂、微讲堂”等平台,掌握更多专业领域知识,练就平时互通、战时互替的“多面手”。三是注重融入实践历练。人才培养,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实践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发挥作用。要引导官兵把本职岗位作为强军实践的最好舞台,在解决本职难题中求成才;各级应重视在演习演训、大项任务中锤炼人才,使人才在应对难事、急事、大事、复杂事中经风雨、见世面,练本领、长才干;把一些有培养潜力的干部骨干放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岗位历练,扎扎实实蹲苗,蓄足发展后劲。同时,还要优化用人环境,不搞论资排辈,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努力形成为战抓教、为战育人者得到重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