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离退休工作 > 夕阳风采
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之五:菊香书屋书香浓
发布日期:2022-04-06 来源:老干部处浏览次数:

    编者按:老照片是历史的缩影和印证。为了发挥老照片历史见证者的作用,老干部处联合离退休党支部向全体老同志征集老照片及其背后故事。广大老同志积极响应,有的翻箱倒柜找出了尘封几十年的老照片,有的电话亲友故朋寻访老照片背后的人和事,有的通过老照片回忆起激情燃烧的岁月老照片……现将原副教育长文洁民同志撰写的《菊香书屋书香浓刊登在此期待您的分享!



1984年的春天,我赴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会议期间,主办方安排我们这些与会者参观了中南海的丰泽园。

中南海是国家的神经中枢,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当我们乘坐的中巴车行驶在中南海时,大家都一声不响,睁大双眼紧盯着窗外,生怕漏掉了每一处的美景。只见湖水清澈、杨柳依依,掩映在花木丛中的楼台亭阁不时闪现,院子里一片幽静,只有车轮在柏油路上发出的沙沙声响。

丰泽园是中南海里的一处庭院,位于南海与中海之间,大门的门厅是个五开间的古典建筑,竖有六根朱红的立柱,门楣上的牌匾镌刻着“丰泽园”三个大字,字体雍容端庄、丰满圆润,正中的“泽”字上有一方篆体“乾隆御笔”的鎏金印章。

进入大门有走廊通往东面的一座小四合院,这个幽雅的四合院就是著名的菊香书屋。菊香书屋才是毛泽东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他从建国初期直到1966年,在此工作生活了17年。

菊香书屋建于清康熙年间,青砖灰瓦,彩绘斗拱,古朴典雅,书屋有康熙题写的“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净香”的楹联,赞颂了松与菊的本色和气节。

我们先后参观了菊香书屋的书房、卧室和卫生间。

春天的菊香书屋自然不可能闻嗅到菊花的香气。我深知书屋的主人平素十分喜爱菊花,因为菊在传统文化中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书屋的主人曾在战争年代写过一首《采桑子重阳》的词,他以大手笔描绘了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景象:“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读起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的感觉。

书房里除了几张沙发和茶几外,四壁全是高高的书架,书架上还有不少古色古香的木雕书匣,书架上堆满了各种线装书,那些清一色的线装书排出去一长溜,显然是长篇巨著,书房真是典籍充栋!不少书中还插着小纸条,估计是作了备注,看来主人读书十分认真仔细,因为他一贯主张读书应眼到、心到、手到,因此学富五车!

此时的书房虽没有秋菊之香,却充溢着浓郁的书香,可谓“不似菊香,胜似菊香,济世诗书万年芳”!

卧室里有一张十分宽大的木板床,木板床靠里边的一半也堆满了书,主人躺在床上随手就可以拿到书读起来。

为了便于游人参观,菊香书屋卫生间面对走廊的那面墙壁开了一个窗户,游人可以透过玻璃窗看见内部的陈设,最显眼的是卫生间里也堆放着不少书籍,特别是坐便器前放着一张方凳,凳子上有本打开的书,还有一只放大镜。

看到卫生间里堆放的这些书籍,不禁想起了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之说,欧阳修常常利用在马背上、枕头上、厕所上的时间抓紧读书,他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因此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屋主人同样也是“三上”的典范,“马上”读书或许有点不靠谱,但“马上”吟诗却是真真切切,那首《采桑子•重阳》词就是作者在马背上“哼”成的;卧室床上、坐便器前的那些书不就是“枕上”和“厕上”吗?主人如此钟爱书籍,如此热衷读书,令人感佩不已。

参观完毕,我在丰泽园门前的广场上请摄影社的师傅拍了一张照,我那时穿着一件化纤的有四个口袋的浅灰色中山装。你还别说,从当年毛泽东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老人家也十分喜欢穿这种浅灰色的中山装哦!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在如此庄重的地方我并没有正襟危“站”,甚至连领口的风纪扣都没有扣上,也没有双手并拢紧贴裤缝,而是十分自然地放在身前,之所以如此放松,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共和国的心与自己的心如此近距离地贴在了一起!

参观菊香书屋已经过去38年了!每当看到照片时,我就会回味起丰泽园的惠风和畅、菊韵书香。





(责任编辑:李小红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