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离退休工作 > 夕阳风采
晒晒你家的老物件之三:我有一把木锯子和一把木刨子
发布日期:2023-01-18 来源:老干部处浏览次数: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物件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记忆与刻骨的怀念、美好的瞬间,老干部处会同离退休党支部联合开展“晒晒你家的老物件”活动,共同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现将原副教育长文洁民同志撰写的《我有一把木锯子和一把木刨子》刊登于此,期待您的分享!


我有一把木锯子和一把木刨子。多年来,我用它们DIY过不少木制品。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是指“自助的”意思,译为自己动手做。

这把锯子和刨子很有些年头了,比我的年龄还要大。

听母亲说,1949年南京解放初期,我们家住在莫愁路上的朝天宫附近。那时莫愁路上有个自发形成的远近闻名的“黑市”,亦称“鬼市”,每天凌晨2、3点天不亮就开张了,黑黢黢的夜色中是黑压压的地摊小贩,卖的都是些二手旧货,许多人是打着手电筒在做交易。这个“黑市”吸引了众多市民来捡漏淘宝,以至马路被挤得水泄不通。据说这些旧货都是来路不明的物品,很多二手货是“三只手”偷来进行销赃的,天黑人黑货也黑,是个名副其实的“黑市”。小贩中不乏鬼头鬼脑的盗墓贼,借着手电筒发出的鬼火般的幽光,鬼鬼祟祟地兜售从死鬼身上扒下来的随葬品,因此称之为“鬼市”也恰如其分。天亮后,这个“黑(鬼)市”就自行消散了。

 那时我们家烧的是煤球炉,每天需要劈柴引火,父亲便花了块儿八毛在这个“黑市”上淘了一把锯子,以便把旧木头锯成小块作为引火用,小贩则趁机一块馒头搭块糕,推销搭售了一把刨子。屈指算来,这两件三文不值二文的工具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

“文化大革命”时,我正上初中,学校不上课,整天在家中无所事事,于是便用锯子和刨子捣鼓起了木工活。记得当时我用几根旧木棍和一块旧木板,DIY了一张活动桌子,兄妹几人就常常在这张活动桌子上读课文写作业、打扑克争上游。

1968年冬,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哥哥、姐姐和我都是老三届的中学生,一个月之内,我们三人都先后下了乡。那时家中哪有三只箱子供我们带下乡,母亲就从肥皂厂买来一些旧包装木箱,我便在家中拆拆拼拼,锯锯刨刨,敲敲打打,DIY了三只木箱,其中最大的一只给了姐姐,这三只木箱分别伴随我们兄妹三人度过了N多年的知青岁月。

插队农村时,我把锯子刨子也带了下去。然而天天下田干活,两件工具也派不上用场。由于当兵无望,招工无门,因此总也跳不出苦不堪言的农门,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个木匠。我觉得在工匠中,木匠活要比泥瓦匠活干净多了,木匠可以在室内工作,不像泥瓦匠是露天作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与下田干活是半斤对八两。木匠也比铁匠要轻松些,“人言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铁匠在苦行当中是首当其冲哦!

农民们也常说灾年饿不死手艺人,有一门手艺就技不压身,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手艺人中间,我觉得木匠的技术层次最高,而且个体劳动的性质也最为突出,凭着一把锯子和刨子就可以独立营生,解决“身上衣裳口中食”的问题。

当时生产队给我们知青盖了三间土坯茅草房,草房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整个是暗无天日。好在是土坯垒的墙,拆掉几块土坯就可以开窗了,于是自己动手做了一扇木窗装在了土墙上,没有玻璃便用块透明的塑料薄膜蒙上,室内顿时亮堂多了,而且打开窗户,还可以通风透气。

不过,我最终没能成为木匠,而是成了一名教书匠。其实教书匠也有许多地方是与木匠相通的,俗话说木匠手里无废料,一段看似无用的木头,一位好木匠可以将其做成一个精美的物件。教育不也是如此吗?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就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也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规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做一个“木匠式的教书匠”,以平等、有为、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当然,我也知道,木匠、泥瓦匠、铁匠面对的是物,而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两者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我虽然成了一名教书匠,但在教书备课、读书写作之余,不时会抄起锯子刨子,做做木工活,作为一种放松与调剂。

有时想想,木匠还真是人生的一个好行当,鲁班就是木匠的祖师爷,这位祖师爷是真正的大国工匠,因而木匠们都对他顶礼膜拜。

墨子早年做过木匠,后来成了战国时期的思想大咖;齐白石早年也做过木匠,后来成了国画巨匠;李先念同志、李瑞环同志早年都曾做过木匠,后来成了国家领导人。

还有那位明朝的“国家领导人”朱由校皇帝,不爱江山与美人,一心只爱木匠活,虽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却是一个有成就的木匠,他的木工技术十分精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难怪明代家具是那样的精美,以至成为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巅峰。

应该说是木匠们对自然与物质怀着一种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之上,以自己的匠心作为供奉,才取得了如此的成就。应该说是木匠生涯使得大咖巨匠领导人没有丝毫的心浮气躁,能够认认真真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当然,我做木匠活只是作为教书匠生涯的调剂而已,并没有成为大咖巨匠领导人的野心,也没有执着坚守的匠心,我的粗陋木工制作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

我家阳台的窗户较高,太太晒衣服很不方便,我做了一只矮脚凳,供她垫脚,便于够取衣服,还做了一只木柜子,放置晾衣架和木夹子等杂物,太太直夸我的手艺不错,我自然“嘚瑟”不已,这两件DIY的木器虽然不太精美,但毕竟是我亲手制作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创造。

我怕自己长期俯首在电脑前会造成颈椎受损,便DIY了一只木盒子,把电脑显示器架高,这样就可以昂首挺胸了,而用不着俯首称臣了,盒子里还可以放小喇叭、U盘和老花镜等物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让锯子刨子更加锋利,使用时更加得心应手,我还买了一把三角锉和一块磨刀石,不时把锯齿锉得更加尖利,把刨刀磨得更加锋快。锯子上原先用于收紧的绳索是麻绳,早已烂掉了,被我换成了尼龙绳;刨子上原先用于卡刀的横档早已断掉了,被我换成了铁螺丝。

看着这两件老物件,我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觉得锯子无论碰到怎样坚硬无比的木头,都有一种“蚂蚁不懈啃骨头”的韧劲;而刨子无论碰到怎样凸凹不平的事物,都有一种“专为人间‘刨’不平”的执着!

如今我已垂垂老矣,很少再挥锯舞刨做木工活了,但这两件工具我却没舍得扔掉,因为它们伴随了我的七旬人生,权且作为一件纪念物,以纪念自己曾经的岁月吧!

 

(责任编辑:李小红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