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工作 > 学员动态
《新华日报》刊登主体班学员文章之 苏胜利:从“党史六对”读懂兴党强党之道
发布日期:2023-11-30 来源:学员处浏览次数:

      11月30日,《新华日报》“学习笔谈”专栏刊发我校第16期中青二班学员苏胜利的《从“党史六对”读懂兴党强党之道》一文,现予以转载,供主体班学员学习交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推出的六集纪录片《“党史六对”启示录》,带领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与党内外人士的六次对谈,即“荷树对”“洞前对”“枣园对”“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品读“党史六对”,对于我们读懂来时路、走好当下路、眺望前行路具有重要价值。

      从“党史六对”中,我们领略到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革命领袖的深邃思想、宽广胸怀、卓越才能。站在黄洋界,他没有被井冈山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所局限,而是胸怀全局、着眼长远,看见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在闽西苏家坡,他深谙“树高千尺必有根”的道理,提出“领导者不应有什么特殊性,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当群众的‘传达员’”;在延安枣园,他一针见血,断言“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在与郭沫若的书信往来中,他提醒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的长谈中,他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在夺取革命全国性胜利的前夜,他要求全党保持“赶考”心态,宣示“决不当李自成”的信心决心。

      透过“党史六对”,我们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的制胜之道、兴旺之道。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史六对”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例证,“荷树对”“枣园对”彰显了全局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力量;“洞前对”“窑洞对”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揭示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鲜明特质;“甲申对”“赶考对”,则蕴含着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关注和自觉自省,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先进性品格。正是因为始终强化理论武装、植根广大群众、时刻居安思危,党才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实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党史六对”历久弥新、常学常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警醒全党:“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他多次引用“窑洞对”“赶考对”等内容,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唯有如此,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第16期中青二班学员、群众杂志社政治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陈明宏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