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新华日报:整版刊发我校学员文章
发布日期:2024-04-03 来源:新华日报浏览次数:


不折不扣抓落实

陈志良

强调实干、注重落实,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落实的重要性,并为如何抓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引。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首要的一条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抓落实又提出明确要求,开宗明义也是不折不扣抓落实。

不折不扣,反映了一种坚定坚决的态度,是与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对表、步调一致的生动体现,是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和党性觉悟的具体检验。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不折不扣抓落实,就是要做到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的“规划图”变成具体的“施工图”和美好的“实景图”。

不折不扣抓落实,明方向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找准方向,想好往哪里敲,看准位置才落锤,这样才能敲得准、敲到位、不落空。抓落实,确保不变形、不走样,首先就要吃透精神,把新思想、新理论学深悟透。“学深”,就是要在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质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意图领会明白,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悟透”就是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把“国之大者”领悟透彻。“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切实增强干工作的方向感,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才能真正把党中央精神贯彻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

不折不扣抓落实,抓结合是根本。党中央决策部署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区、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又不尽相同,要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实,就必须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因时因地、统筹考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可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折扣是变形走样,层层加码也是变形走样”。抓落实过程中,尤其要防止这样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特殊性,讲价钱、搞变通;二是不顾现实可能性,搞层层加码。孔子说,“过犹不及”,这两种对立的倾向,看似不同,实际上产生同一个结果,就是都导致中央的决策部署走形变样,把好经念歪。抓落实,就如“敲钉子”不能使蛮力,“逢墙乱打”,而是要讲方法,坚持守正创新、融会贯通,以创造性的工作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不折不扣抓落实,有定力是关键。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难在持之以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部署和落实统一起来,具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与毅力,只要抓住了时机、看准了方向,就要想尽办法加油干。抓落实,要处理好坚持和深化、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担当,特别是一些打基础的工作,更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接续接力。常州能够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不是碰巧站在了风口上,而是从上世纪50年代常州变压器厂开始起步,70余年一代又一代的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常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追风赶月,奔赴山海,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GDP万亿之城。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保持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铸牢忠诚之魂,夯实理论之基,增强实践之力,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牢牢装在心中,不折不扣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常州力量。

(作者为省委党校第50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周 凯

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坚持、多次阐释的工作作风和方法论,是我们抓好工作落实的根本遵循。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对于今年的工作,省委、省政府作了明确部署,当前的关键在于钉好钉子、抓好落实。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首先要抓“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就是要我们把抓落实放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突出位置,为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了遵循。省委书记信长星带领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就是希望我们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实”的极端重要性,坚决避免“抓而不实”,杜绝浪费人力物力。这要求我们树立“实”的导向,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真抓实干,争做实干家。要突出“实”的目标,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群众期盼放在首要位置,围绕推进科技现代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传承创新现代文化、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方向,细化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实事”“要事”。要采取“实”的举措,按照各项工作的“施工图”,条目式、清单化,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一件一件去做,逐个逐项去完成,以实干实绩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贡献。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其次要抓“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出口贸易困难重重;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一些群众生活遇到困难,这些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钉钉子一样选择突破口,勇于破坚冰、攻堡垒,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这要求我们敢于“钉进去”,踏石留印,迎难而上,一抓到底,不能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把会开过了当作做过了、把做过了当作做到了。要确保“锤得准”,不能只凭蛮力、逢墙乱钉,找不到重点、抓不住关键,好像什么都抓了、其实什么也没有抓成。要保持定力,不能经济发展一遇到困难,就动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念头,甚至破坏生态、牺牲环境。要力求“力道足”,钉钉子讲求心到、眼到、手到,锤面对钉面,一锤一落实,有板有眼、到点到位,不能依葫芦画瓢、搞照搬照套,避免好心办坏事。要掌握科学方法,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思维,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出奇制胜,说实话、出实招,一个一个“钉”出结果、抓出实效。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再次要抓“稳”。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这要求我们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组织与个人、显绩与隐绩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坚持下真功夫,常抓常新,经常抓、见常态,把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平安建设等“成绩每天归零”的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决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坚持下苦功夫,常抓不懈,持久抓、见长效,持续抓好从严治党、深化改革等长期工作,像钉钉子一样“不断钉下去”,稳扎稳打向前走,久久为功不停步,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攻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锤一锤“敲”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作者为省委党校第50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镇江市委常委、副市长)


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

彭 伟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实现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县域是我国基本行政区域单元,是落实各项政策的前沿阵地,要抓好落实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聚焦解决好实际问题,以“把脉—破题—实干”的“答题步骤”,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精准把脉、找准症结,是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的关键前提。问题既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要用好调查研究的“显微镜”,深耕“解剖麻雀”之功,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中分析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为狠抓落实找准关键、找准抓手。找准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产业结构不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难题,着力摆脱路径依赖、思维惯性,一着不让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摸清群众关注的“烦心事”,既关注“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心“鸡毛蒜皮”的小事;既关注“解困过坎”的急事,也关心“愁眉苦脸”的难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排除安全稳定的“风险点”,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把隐患当事故处理,以“治未病”“防未然”的风险意识,坚决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深挖政策执行的“中梗阻”,坚决纠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以强有力监督确保政策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事不避难、勇于破题,是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的关键环节。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面对问题和挑战,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在解决问题中推动事业发展。以攀高比强突围,摒弃“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维,自觉把县域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审视和考量,全面强化“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树牢“全省争一流、全国争进位”的目标追求,同强的比、跟好的赛、向高的攀,努力在定量指标上争排名、在定性指标上争标杆。以增量带动起势,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坚持把增量带动作为基本方略、把扩大总量作为第一追求,推动现代农业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现代服务业攻坚突破,以源源不断的新增长点扩大规模、壮大体量,以实实在在的增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源泉。以改革创新破题,聚焦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问题,纵深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成果,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以特色优势取胜,县域基础条件各异、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必须充分挖掘县域内具有地域专属和独占性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努力在实体经济、营商环境、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等领域打造特色、创出品牌,在抢占先机和赛道中巩固增势、扩大优势、确保胜势。解放思想、实干担当,是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的重要保障。想不想、敢不敢、会不会抓落实,既是对党性是否忠诚的重要考验,也是对能否聚焦实际问题抓好落实的直接检验。激发“想干愿干积极干”的内生动力,根除干部“躺平”“侧卧”的温床,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开展政绩观偏差错位、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专项整治,通过激励和约束双向发力,让干事创业的导向更鲜明、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强化“真干实干抓紧干”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大力弘扬“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奋力抢抓工作先机,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提升“能干会干善于干”的能力本领,直面“本领恐慌”,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工作关键、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者为省委党校第50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积极主动抓落实

苏卫哲

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品质。抓工作落实不能消极被动、随波逐流,必须迎风破浪、奋楫争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寄予厚望,要求江苏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赣榆冲刺“十四五”千亿目标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以“10+1”重点工程为牵引,积极主动抓落实,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赣榆新实践。始终保持绝对忠诚的高站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行稳致远。坚定信仰。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步调一致向前进。坚决落地。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把全部工作中心放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赣榆的实践成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图景。坚持奋斗。积极主动要求自动自发,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导向,对标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5+X”产业格局,推进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焕新,新能源光伏等新兴产业壮大,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培育,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始终增强创新创业的时代感。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推动工作落实,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激发创新动力。大力推进常态化“政产学研银”对接机制,加快建设琴岛海洋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强高新区等创新载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努力为江苏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赣榆力量。提升创业能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加强引导、做优环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广纳各行各业人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赣榆“如鱼得水、顺风顺水”。凝聚创造动力,积极主动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发挥基层“首创”作用。深化中心镇、重点镇“强镇扩权”改革,推进区镇权限一致、服务一致、时限一致、体验一致,不断增强基层活力,提升干事动力,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在赣榆大地蔚然成风。始终涵养枝叶关情的为民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树牢为民造福政绩观。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争创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构建高效规范、公开透明、科学民主、百姓满意的决策体系,不断在新征程上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建好人民满意幸福城。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树牢“镇当城建”理念,融合海洋元素、彰显海滨风貌,打造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镇,建设赣榆人民满意的美好家园。解决急难愁盼身边事。着眼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补齐各类民生短板,推动优教赣榆、健康赣榆、幸福赣榆、乐游赣榆、温暖赣榆建设,以“精网微格”赋能社会治理、安全稳定、风险化解等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焕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各级主要领导是抓落实的“关键少数”,要始终身先士卒、走在前列,雷厉风行、勇挑重担。勇闯“深水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铸造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以“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胸襟格局,在复杂局面中把握主动、占得先机,不断创造优势、赢得未来。争做“弄潮儿”。要摒弃消极被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开阔视野,主动提升本领,在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城乡融合、基层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甘做“孺子牛”。要保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坚定“一辈子干成一件事”的执着,积极投身伟大事业,以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守底线、树形象、保廉洁,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作者为省委党校第48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连云港市赣榆区委书记)


聚合众力抓落实

朱定金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面对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聚合众力抓落实,必须始终保持紧跟紧随的“向心力”。万山磅礴看主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深切关怀、寄予厚望,先后多次赴江苏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特别是2020年11月,总书记亲临扬州考察调研,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并在视察江都水利枢纽时作出重要指示,为江都推进工作提供了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旗帜鲜明讲政治、对标对表铸忠诚,一切工作都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向、找路径、找办法、找答案,切实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聚合众力抓落实,必须不断增强干部带头的“凝聚力”。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只有干部敢为,才能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铆足拼劲,就是要拼招商、拼项目、拼经济。江都将用好“红黑榜”“擂台赛”等工作机制,力争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勇挑大梁。激发闯劲,就是要敢闯敢试、勇争一流。江都具有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优良传统,曾诞生过扬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苏中第一个亿元镇,去年7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力争更多工作出亮点、出品牌、出经验。保持韧劲,就是要久久为功、强链补链。江都是全省首批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我们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建筑业和现代农业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聚合众力抓落实,必须持续提升企业主体的“硬实力”。企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优化环境强信心。我们将瞄准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省第一方阵不动摇,深入推进流程再造、“一件事”改革等创新举措,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利企政策,常态化开展挂联服务、走访调研等活动,助力企业“争要素、争市场、争龙头”。科技创新强动能。统筹推进高企倍增、强基提质和科技招商,大力支持企业参与省市“揭榜挂帅”,实体化运作上海、武汉等“科创飞地”,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力争今年高企总数突破500家、保持苏中领先。数实融合强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的战略部署,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协同增效,全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20项以上,让高水平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经济数字。聚合众力抓落实,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把群众所盼变为群众所赞。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深化运用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等制度,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在社会治理、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领域,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参与到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来,干群一心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把创新人才变为创新成果。我们将用好“人才新政16条”、办好“江都杯”创业大赛,统筹推进创新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千方百计集聚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让人民群众的首创激情、创新智慧、创造成果在江都大地上充分涌现。(作者为省委党校第50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扬州市江都区委副书记、区长)

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04/02/node_11.html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