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工作 > 学员动态
《新华日报》刊发我校主体班学员丁国睿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现代“富春山居图”
发布日期:2024-06-26 来源:学员处作者:丁国睿浏览次数:

      6月25日,《新华日报》“思想周刊”专栏刊登我校第33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学员丁国睿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现代“富春山居图”》一文,现予以转载,供主体班学员学习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天王镇地处宁镇常三市交界处,是句容市南部生态腹地、重要农业板块,也是“亚夫精神”“戴庄经验”的发源地。近年来,全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奋力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紧抓特色产业,让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戴庄村曾经是天王镇最贫穷的一个村,在“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带领下,从一穷二白村蝶变为高效农业示范村,成功探索出一条丘陵山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形成了在全省推广的“戴庄经验”。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打牢产业基础,农村才能生机勃勃。一方面,在“地势”中找“优势”。天王镇为低山丘陵,同时背靠南京大市场,只有立足发展有机农业、生态高效农业才能真正发展“天王”。为此,围绕做好“一棵树”“一袋米”等“土特产”文章,全镇以高端品质主动引领消费、创造市场,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全镇种植有机稻米近5000亩,亩均效益达4000多元,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如今,戴庄村的生物多样性农业在全国领先,已连续17年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翻了两番,稻田内生息的动物种类增加至145种,村人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另一方面,在“颜值”中挖“产值”。坚持以农促旅,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镇建设了17公里福道,串联浮山运动休闲体验区、唐陵新四军秘密交通站纪念馆、东湾战斗胜利广场等资源,举办樱花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2023年,共计吸引游客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

      立足乡风文明,让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特色。乡村回归绿色,充实文化底蕴,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方面天王镇注重在颜值上出新。做细做实村庄实用性规划,聚焦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美家美户”行动,以“小积分”激活人居环境治理“大能量”。取缔“散乱污”企业49家,组建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联盟,关停取缔无证无照废品回收站点30余家,打造104国道、340省道沿线风光带和梦想田园等特色景观节点12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都市人群的栖息地、放飞心灵的新家园。另一方面重视在气质上铸魂。天王镇有着1400多年历史,80%的人口来自河南、湖北,在日积月累的发展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南乡文化。近年来,全镇对南乡文化所独有的方言、民俗、饮食等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将其活态表达应用于可视化的景观小品、亮化灯饰等,推出了“河蚌戏渔夫”和“犟驴子”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广泛推广花船、打糍粑、舞龙等传统民俗文化。

      聚焦“双向奔赴”,让各类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主体。近年来,天王镇涌现了“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华梦丽、“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范亚君、江苏省乡土人才汪厚俊等一批新农人。坚持“田秀才”+“洋专家”,推动先进农业技术“入乡随俗”。由赵亚夫担任科技总顾问,围绕稻米、鲜果的育、种、管全链条,通过聘请技术人员到合作社任职、不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方式,构建科技人员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一批“田秀才”破土而出;定期组织选派新农人赴国外考察交流,全力提升标准化种植、土壤改良、疏花疏果等硬核技术。加强与省农林学院、镇江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联系,成立“科技超市戴庄便利店”,有效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坚持“领军人物+专业团队”,让更多乡土人才大显身手。发挥赵亚夫典型榜样作用,用好“亚夫工作室”等平台,组织华梦丽、范亚君等新农人代表开展“理论+实践”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实用技术传帮带机制以及新农人信息库、储备库,定期组织举办“新农村—新农人”双向奔赴发展论坛,成立“新农人”创业共富联盟,为有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的农民、大学生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构建形成“亚夫团队工作室+农业专家+乡土人才+种养大户”的组织体系。目前,全镇乡土人才队伍已有80余人,累计开展涉农培训和农事咨询50余场、培训2000余人。

      强化组织引领,让增加农民获得感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成色。农村生产力的核心是农民与土地,要让农民劳动增值、农村土地增效,必须解决技术服务和市场这两个关键问题。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党支部带动,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创办领办合作社,各村之间成立合作联社,推动农业发展由“户户合作”转向更高层次的“村村联合”“社社抱团”。在坚持家庭独立经营调动“分”的积极性基础上,着重发挥合作联社“统”的功能,实行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资料、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的“六统一”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如,戴庄稻米合作联社党委设立了党群服务驿站,每年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协调解决利益分配、运行模式、市场销售等难点问题。通过党组织引领,建立推动农业、农民与市场共同发展的有效链接。

                                                                                 (作者为省委党校第33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学员、句容市天王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明宏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