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工作 > 学员动态
新华日报社“理论之光”发布我校主体班学员殷海忠文章:把握“快”与“慢”的辩证法 打牢“勇挑大梁”的四维根基
发布日期:2025-03-21 来源:学员处浏览次数:

      3月20日,新华日报社理论之光栏目发布第29期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殷海忠的《把握“快”与“慢”的辩证法 打牢“勇挑大梁”的四维根基》一文,现予以转载,供主体班学员学习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大省,肩负着“勇挑大梁”的历史使命。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科学统筹“快”与“慢”的节奏,成为江苏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正是这一原理的生动体现。掌握“快”的方法论,领悟“慢”的价值观,快中求稳、慢中谋进,实现速度与质量的统一,才能为“勇挑大梁”打牢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快稳兼备”的江苏智慧。

      在学习贯彻新思想中,既要以“雷厉风行”的执行品格推动理论落地,又要以“学深悟透”的治学精神筑牢信仰根基。从“为全国发展探路”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再到“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做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江苏工作,先后六次亲历江苏视察,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这是我们“勇挑大梁”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推动理论落地要“雷厉风行”。以事不过夜的精神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及时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用新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筑牢信仰根基要“学深悟透”。坚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新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中汲取力量之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既要以“快马加鞭”的进取品格激活增长引擎,又要以“行稳致远”的战略定力筑牢发展根基。高质量发展既是一场“加速跑”,也是一场“耐力赛”。“快”是时代赋予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指出:“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2024年江苏着眼于推动高校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更有效的对接,与教育部启动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短短几个月已落地80多个项目。同时,“慢”也能彰显“十年磨一剑”的定力。2024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4.6万亿元、增长6.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8%、居全国首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实践启示我们,“快”与“慢”看似对立,实则辩证统一。江苏成功探索了速度与质量并重、活力与韧性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快马加鞭”方能赢得先机。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以钉钉子精神深耕主阵地,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行非常之策,超前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0+X”未来产业新赛道。“行稳致远”才能积厚成势。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不计较一时一事得失,不忧患一城一池进退,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为全局和长远积势聚力。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数据产业,助力制造业向“新”发展、乘“数”而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强化智能应用场景推广,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着力涵养创新氛围,致力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强化人才、数据、算力、绿电等新型要素供给,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以“势如破竹”的革新品格破除制度障碍,又要以“固本培元”的系统思维筑牢制度根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江苏迈向更高发展平台的“关键一招”。“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最新要求。“势如破竹”与“固本培元”的辩证统一,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依托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借力流程优化提升治理效能的制度性升级,二者共同指向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活力的释放,形成“破立并举、长短兼顾”的发展范式。“势如破竹”就是要当行动派,以“闯”的锐气破藩篱、以“干”的担当开新局,勇做改革攻坚急先锋。要把握好战略定位,提出思路“破题”、找出办法“破冰”、拿出措施“破局”,在“先行先试”中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在“内外兼修”中培育竞争新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下大力气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瓶颈,充分激发动能、释放潜能、积蓄势能。“固本培元”就是要做奠基者,以“守”的定力夯根基、以“韧”的恒心谋长远,甘为长远发展铺路人。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着眼提升制度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法规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基础性制度,建立政策稳定性评估机制,增强市场主体长期预期。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加速构建人尽其才的人才生态、内外联动的开放生态、多元协同的金融生态、容错免责的文化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耦合联动,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群众是否得实惠检验改革成效。

      在践行服务为民中,既要以“枝叶关情”的公仆品格回应民生期盼,又要以“久久为功”的历史耐心筑牢民心根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非凡成就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变革的价值旨归。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伟大事业,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勇挑大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勇挑大梁”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勇挑大梁”的勇气和决心,以“勇挑大梁”的光荣使命引领人民群众,凝聚万众同心的磅礴之力,共同扛起“大梁之重”。“枝叶关情”解民忧。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对群众的悲欢冷暖感同身受,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埋头苦干中把心与群众牢牢系在一起,用情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久久为功”聚民心。牢记让人民幸福就是“国之大者”,致民心之广大,尽服务之精微,洞察人民所需、了解民心所想、明晰基层所盼,打造开进民心的“直通车”,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人民情怀作为干事创业最朴素、最持久的动力源,做到发自内心尊重和敬畏人民群众,千方百计提高人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在平等交流中获得信任支持,在平易交往中结下深厚情谊,在平常交心中回味鱼水情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稿件来源: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作者为省委党校第29期县处级公务员培训班学员)

 


(责任编辑:陈明宏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