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工作 > 学员动态
省委党校举办主体班学员案例分享汇
发布日期:2025-05-21 来源:学员处作者:李宁浏览次数:

      5月19日下午,省委党校在会议中心礼堂举办“以更强担当落实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的案例分享汇。第29期中青一班学员钱军、樊烨、朱艳,第19期中青二班学员薛皓月、冯如张、王磊等6位学员代表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分享工作感悟和体会做法。第29期中青一班学员李宁主持活动,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刘伟教授现场点评。8个主体班430多名学员参加了活动。

      钱军以《推进铸造行业整治 加快传统产业焕新——泰州市姜堰区铸造行业整治的生动实践》为题,分享了姜堰通过推进政策撬动、借力推动、示范带动“三重驱动”以及强载体、强约束、强能级等“三个强”的有力举措,系统解决了铸造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用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正确政绩观,用传统产业焕新的创新实践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

      樊烨以“向新而行  赋能未来——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为中心,为全体学员展示了常州在全国率先打造“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五个环节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实效,充分体现了常州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笃定与执着,同时,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全方位展示了江苏作为制造大省的潜力和担当。

      5月19日适逢第15个“5.19”中国旅游日。朱艳带领大家从苏州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展示了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苏州实现了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的发展路径。她以《让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文经济学的苏州之道》为题,揭秘了苏州经济韧性背后的人文密码——有着“三大法宝”为代表的城市人文精神的有力支撑。人文经济学的苏州之道,正是贯彻总书记“以人为本”这一指示的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之道。

      薛皓月紧紧围绕“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勇攀高峰——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之路”这一主题,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分享了华润微电子、长电科技、卓胜微、华虹四家企业逆袭之路。他说,无锡从六十年代起开始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通过以创新为要、项目为王、集群为本,在半导体行业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支柱,体现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冯如张以《做强“舌尖”上的产业——泗洪县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为题,向大家全方位展示了泗洪县通过规划牵动、载体联动、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协同推动等“六动发力”,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的情况,让学员们感受到了泗洪绿色食品产业“逐绿而行”的产品特色、“向绿而兴”的成长路径和“点绿成金”的发展成效,不仅全力保障了富民惠民成效,还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王磊以《敢于刀刃向内,改革才能落地见效——淮安市清江浦区清江浦经开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段经历》为题,从改革中“人的问题”这个小切口切入,为大家深入阐述了“3+1”的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清江浦经开区通过一系列“敢作敢为敢担当”的创新举措,匡正了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学员认为,他的案例介绍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育才管人等工作很有启发。

       刘伟指出,主体班学员在深刻领会和把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聚焦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四个着力点”,立足本地区本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交流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发言交流精彩生动,达到了学学相长的目的,也展现了主体班学员实干担当、勇挑大梁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陈明宏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