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工作 > 学员动态
新华日报社“理论之光”发布我校主体班学员曹民生文章:以作风之坚铸教研之魂 以教研之强促教育之兴
发布日期:2025-07-02 来源:学员处浏览次数:

       7月1日,新华日报社理论之光栏目发布第54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曹民生的《以作风之坚铸教研之魂 以教研之强促教育之兴》一文,现予以转载,供主体班学员学习交流。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些重要论述,既为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事业特别是教研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研工作作为基础教育的“导航仪”与“助推器”,既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支撑,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引领,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近年来,江苏广大教研工作者始终将优良作风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在多项工作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做优做强江苏教研品牌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教研智慧和经验。

       培塑政治引领、扎根铸魂的“忠诚作风”。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研工作必须严守“四关”。一是严把政治方向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做教科研”的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文化根脉在课堂深深扎根。二是筑牢意识形态关。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发表有要求”原则,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关。深化“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行动,举办“幸福教科研、成就好老师”等党日公益活动。四是坚守“廉洁教研”关。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打造 “清廉教研”品牌,持续强化政治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教研生态。

       培塑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开拓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研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支撑者、引领者、驱动者,需要以创新破局、以改革提效。一是推动教研方式深度转型。 聚焦 “四个转变”:从“指导型”向“支持型”转变,提供个性化专业成长支持;从“学科型”向“综合型”转变,深化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研究;从“管理型”向“示范型”转变,增强教研员指导校本教研、开发课程、共建项目的专业素养;从“经验型”向“数据型”转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教研的精准度与效率。二是实施“十千百万”教研行动计划。坚持“面向每一位教师的教研”,聚焦10个重点教研主题,每年举办100场以上高质量教研活动,覆盖教师1000万人次。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建设,参与、指导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修编国标版义务教育阶段12种教材,受益面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的8000多万学生。四是构建智慧教研新生态。研制具有江苏特色的基础教育领域大模型与智能体,建设“教学新时空”和“名师空中课堂”两大数字教学资源平台,总访问量近3000万人次,优质课程资源达4万节次。

       培塑服务一线、脚踏实地的“泥土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研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需要迈开腿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努力把成果用在教学实践。一是推动教研重心下沉。创新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等形式,因地因校制宜开展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二是振兴乡村与薄弱学校教研。将教研视野从城区优质学校拓展至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助力乡村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提升质量。启动乡村学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扩大初中困境学生成长项目试点。三是推进县域高中发展专项行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集成改革部署,围绕县域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开展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四是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每三年组织一次全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分区域分学科分专题形成质量分析报告1500多册。深化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跟进式改革”研究。

       培塑包容共享、团结进取的“团队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教研工作需打破“单兵作战”局限,构建“和合共生”格局。一是强化四级联动机制。推行“四个一”教研机构建设,构建“省级强引领、市级创精品、县级重落地、校本展特色”的四级教研体系。启动学校教研组织建设试点,以清单式管理实现“共性问题集中攻关、个性问题定向答疑”。二是深化协同教研模式。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搭建区域、学校交流平台,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三是锻造高素质教研队伍。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导教研工作者在服务学校、教师、学生与管理决策中实现价值。四是完善教研支撑保障机制。引导各地将教研工作纳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范畴,定期研究改进提升教研水平的政策措施。

       教研工作者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政治过硬的忠诚作风、守正创新的开拓作风、扎根一线的泥土作风、协同共进的团队作风,深耕教研沃土,厚植教育情怀,为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稿件来源: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54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责任编辑:刘丰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